华东师大图书馆(学龄生源将先达峰后减少, 国常会明确:适应人口变化办学)

2024-03-25 10:18 来源:爱美欣 浏览量:

学龄生源将先达峰后减少, 国常会明确:适应人口变化办学

3月11日,全国两会闭幕。3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讨论通过《国务院2024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和《以标准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听取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关举措的汇报,审议通过《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修订草案)》。

这是全国两会后的首场国常会,从内容来看,讨论通过的三个方案、听取的一个汇报、审议通过的一个草案,均与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体现出连贯性与一致性。其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关举措的汇报,特别提到“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办学”,直面未来十几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先达峰后减少”的人口变化趋势,回应了优化未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社会性难题堵点,受到多方关注。

学龄生源将先达峰后减少, 国常会明确:适应人口变化办学

3月11日,在江苏省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学生展示制作的“龙抬头”主题手工作品。 新华社发

如何缩小区域、校际等教育差距?

强校提质,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

会议强调,要以提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重点,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大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向薄弱环节倾斜力度,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

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关键在于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一是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第二是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第三是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第四是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

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坚持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教育部还提出,补齐学校办学条件短板,推进现有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加快新优质学校成长,利用数字化赋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帮助乡村学校提升办学质量。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上好学”的愿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南都记者注意到,去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市(地、州、盟)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日前,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持续改善中西部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能力,同时推进“四个一批”:高起点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扩招一批、集团化办学提升一批、城乡结对帮扶一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新优质学校增长,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质量的差距,努力使群众认可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目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活动正在全国大范围展开。

学龄生源将先达峰后减少, 国常会明确:适应人口变化办学

在山西省陵川县马武寨寄宿制小学,师生们在多媒体教室内看电影。新华社发

教育如何应对人口之变?

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精准施策

3月12日的国常会上强调,“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未来十几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先达峰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学龄人口变化前瞻性研究,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已成为人口发展的新常态,也构成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人口背景,决定着教育资源供需关系的时空结构。人口发展新常态下,出生人口的周期波动性、学龄人口增减的区域差异性以及对教育影响的时间滞后性,无疑将对区域教育结构布局及师资配置产生系统性影响。

关于适应人口变化形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此前便已经被关注。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小学招生1877.88万人,比上年增加176.5万人,增长10.37%;在校生1.08亿人,比上年增加103.97万人,增长0.97%。可见,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小学迎来20年来最大的入学人口高峰。

教育如何应对人口之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撰文指出,随着人口变化,需要教育过程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对教育的总体性需求并不会出现人们担心的“资源过剩”问题,而依然可能是供不应求的,但是这需要做好教育转型,特别是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接受南都记者专访中表示,首先要意识到人口变化对教育机构的影响有滞后性,要认真研究人口的走向和波动规律,在人口增长时期,增大学校的规模和投入,也要为低谷期做好充分准备。其次,要关注区域的市场需求和机构布局,“比如某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较好,但如果全是职业教育,就有可能供给过剩。”刘林从他熟悉的民办教育领域层面解读称,要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形势,民办教育需掌握本区域供求关系,从中寻找转型道路。

受学龄人口减少,阶段性影响最早的当属幼儿园,刘林以此为例谈了他的看法。“如果发现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建议幼儿园中小学等机构及早转型。可以就地转化为面向儿童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综合或托幼等服务;也可以将办学地点迁移到区域内还有需求和经济实力良好的地方。”

为应对幼儿园学龄人口的减少,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吴瑞君也提交了一份《关于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推进区域教育结构调整及政策优化的提案》,与刘林不谋而同,她也建议,“可以在部分幼儿园设置更多的托班来消化师资,这也有助于缓解没人给家长带孩子的社会问题。”

提前谋划教师资源配置

推进供给侧改革,建立师资测算动态监测机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208万,再次出现负增长。人口规模的波动直接关系着学龄人口数的变化,更重要的则是将对教育的供需关系带来根本性改变。以教师行业为例,2023年,多地开始控制高校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缩减师范招生计划。

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提案建议,在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提前谋划全国教师资源的配置,在教师资源配置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教师教育的发展始终适合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他看来,应建立需求动态监测机制,优化教师供给配置效率,提升培养层次与质量,让优质的教师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我们以往可能关注的重点在于哪里学龄人口减少了,那师资配置就少一点,反之亦然。但因为出生人口的周期波动,可能会出现小学的师资多出来了,但初高中的师资仍然短缺,这就难以实现内部调整。” 吴瑞君对教师资源动态均衡的思考则更为冷静。她在提案中建议,做好区域师资需求中长期规划,加强区域学龄人口趋势预测,通过综合考虑常住、户籍、非户籍等不同类型的学龄人口数据,提高师资测算的准确性。吴瑞君的团队预测发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到2035年前,小学、初中、高中的学龄人口趋势不尽相同,有的地区每个学龄段人口都呈下降趋势,如人口长期导出的东北地区;也有地区小学是增加的,初中是减少的,有的地方则倒过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地方教育均衡的问题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在县域范围内,学校之间的条件、师资差别还比较大。”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教师尹秋玲在此前接受南都专访时认为,城乡教育差距扩大,是系统性的人口城镇化、教育城镇化、城市化的高考与升学体制、阶层分化以及经济形势发展趋缓挤压教育回报并激发教育内卷的综合结果。“教育公平的实现,仍需从高等教育改革、考试升学制度简化,以及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等系统入手。”

储朝晖认为,总体上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将会随人口减少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抬升,这就要求教育供方在属性、结构、内涵等多方面发生顺应需求的变化。“满足新的需求,需要教育过程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因此对教育的总体性需求可能依然供不应求。”

采写:南都记者 吕虹 发自北京

友情链接: 卓悦科技(助力核心企业数字化升级 京东科技获评“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卓越者”) 家用汽车寿命(一台车保养好能用多少年说出来超乎你想象比你的工龄都长) 电比油低;更低更大更强 中型SUV蓝电E5 只需9.98万起